岁月有情,精神永存。三五九旅将士们用镢头和钢枪演奏的悲壮赞歌,仍然在南泥湾的天空回荡;革命先烈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始终在人们心中传唱。红色延安之旅让实践团队成员们走进那些真实的历史故事、历史人物,也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发展蓝图,延安精神也将永远是激励现当代中华民族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。“如今的南泥湾,是陕北的好江南。“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无私奉献。这就是我们南泥湾精神!”带着实践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教堂,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。他向大家介绍了大生产运动发生的背景,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长沙武汉,对国民党展开诱降政策,对八路军进行经济封锁。“冬天无棉被,平日无鞋袜。”这就是当时八路军的真实写照。时任主席的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:自己动手解决困难和精兵简政。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,人们一步一个脚印,种粮食,养家畜,开工厂……涌现出一大批劳动英雄和劳动楷模,最终使南泥湾脱胎换骨,变为陕北好江南。邢老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:“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之所以能成功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的崇高理想和信仰支撑,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,‘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’,最终取得了成功。这也是我们的南泥湾精神,需要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们学习和传承。”如今南泥湾精神的光热将撒播到每一个人心中,在历史长河中继续散发其魅力与影响。实践团队前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,参观学习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。进入纪念馆,一位刚满7岁的“小小讲解员”带领实践团队成员开始依次进行区域参观。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起源到成立,从抗战时期的艰苦奋斗到最终胜利,稚嫩的童声讲解着庄严的历史故事,实践团队成员们肃然起敬,深深敬佩这些革命先烈们。毛主席在延安说过:“边区的作用,就是做出一个榜样给全国人民看。”在西北局成立后,大家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、方针和策略,使陕甘宁边区建成为发展经济建设的榜样,繁荣文化教育的旗帜,也是开展“双拥运动”的模范,在历史上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头作用,这便是西北局的历史意义,也是当代新青年应该宣传和发扬的革命精神。